继2015年的“复地汉正街项目文物平移工程”、2016年的“复地汉正街项目保寿桥整体平移工程”圆满完成后,上海天演公司再一次亮相武汉——“贺衡夫怡庐主楼平移工程”。这座经国务院批准的文物点,在多轮专家审批、综合多维度考量后,方予以平移。这是武汉市第二例文物保护单位平移,此举可谓意义巨大。
贺衡夫怡庐主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建筑所在街区地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内,东北紧邻天津路,西北至中山大道,东南至胜利街,西南紧邻北京路。

贺衡夫怡庐主楼是武汉著名工商业人士贺衡夫与其五哥共同兴建的,“贺衡夫怡庐”又名“竹庄”,“竹庄”寓意两代兄弟的和睦。抗日战争爆发后,贺衡夫曾将“怡庐”提供给红万字会使用,救济难民和灾民。武汉解放后,任命他为市政协委员、市人民代表,并推选为市工商联主任委员,不久,贺衡夫到北京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现在,贺衡夫怡庐主楼外墙有开裂和粉化现象,每层的门窗被拆除。

该房屋建于二十世纪早期,整栋房屋工艺讲究,整栋建筑沿东西方向的中线基本对称布置,建筑方正大气,整体保存较好,有比较重要的文化价值。建筑面积为1224m2,共三层,长22.14m,宽23.68m,高18.60m。目前建筑所处的位置在武汉长江隧道影响线范围内,将面临长期持续受隧道振动的干扰;加之建筑自身刚度调节能力不强,其沉降将伴随地表沉降有增大的趋势。
现根据建设规划及要求,将建筑物向东南沿轴线方向整体平移21.8米,到达指定位置。新址基础与原址基础存在部分交叉部位,采取将建筑先向外平移一段距离(10m),以满足新址桩基施工所需空间。

1月10日上午,由天演公司承担专业施工的贺衡夫怡庐主楼平移工程正式启动。平移仪式于12日上午10时左右开始,这座始建于19世纪30年代的贺衡夫怡庐主楼,以每分钟2公分的速度,顺利完成了向中山大道方向约10米平移,作为2021年汉口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全新起笔。

从建筑长久安全的角度考虑,避开武汉长江隧道的扰动更有利于保障历史建筑本体长久安全稳固。隧道控制线范围是隧道设计与建设及后期使用对周边影响的综合控制线,将建筑全面加固后整体平移到隧道影响线之外,可以更好的保护历史建筑本体免受长江隧道的影响。同时,贺衡夫怡庐主楼整体平移后,更有利于改善其与周边既有历史建筑防火间距不够的问题,提升历史建筑消防安全性能。